很少人能牙齒完好無缺過一生,免不了要補牙,更嚴重點還要忍受拔牙的鑽、鑿、割開牙齦和癒合期的種種痛苦,許多科學家已經投入再生研究,新技術可望讓牙齒可以自行修復,甚至再生。
賓夕法尼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)教授Songtao Shi發表的一項人體臨床試驗指出,乳牙的幹細胞能讓受傷的牙齒再生。
Songtao Shi教授的研究團隊招募了40位門牙受損,但仍有乳牙的兒童,其中10位兒童作為對照組,接受傳統治療,另外30人則接受「乳牙牙髓幹細胞移植」,這些乳牙牙髓幹細胞是從30位兒童健康的乳牙中抽取出幹細胞後,經由實驗室培養至一定數量再重新植入受傷的牙齒中。
研究發現,那些被植入了牙髓幹細胞的牙齒,再生了牙髓的不同部份,包括產生象牙質、結締組織和血管。研究團隊,經歷5年觀察與2年病患訪視追蹤,發現接受乳牙牙髓幹細胞移植的兒童,牙齒及牙齦的狀況都更好。
蛀牙可再生 就靠海綿球
英國倫敦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 London)科學家曾發表一項研究,用膠原海綿球沾上藥物放入蛀牙洞,刺激牙髓幹細胞,進而分化產生生齒細胞,促使牙本質生長,重新長成好牙;而且綿球可自然分解,比現在普遍採用的固態填充物更好。
活動假牙最有趣的是,該藥物Tideglusib原本是用來緩解多種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症、阿茲海默症的試驗用藥,沒想到竟在牙科領域有不同貢獻。
年紀大的長輩的活動假牙隨著年齡增長與骨質流失,活動假牙就會逐漸沒有施力點,開始滑動,容易造成黏膜發炎及破皮,活動假牙的問題多會出現在下半部牙齒,面對這樣的狀況,現在可以利用「植牙」的概念來協助固定全口活動假牙。「這道理並不難,就像是幫活動假牙裝上鈕扣固定。」其實就是在下顎前牙的下巴骨裝上兩顆植體,植體上方搭配活動假牙,再裝上類似鈕扣的裝置,完成後將活動假牙扣上,就可以減少活動假牙跑掉的問題。下顎前牙的下巴骨因骨質比較硬,且沒有重要的神經、血管通過,就算因長期配戴活動假牙而萎縮,多半仍具放置人工牙根的條件,只須植兩顆牙齒,花費40分鐘,對年紀較大的老年人來說,也比較不用擔心無法手術的問題。不過,術前還是要經過詳細的健康評估,最好是沒有嚴重的血糖、血壓問題、服用抗凝血劑等狀況;術後病患家屬也要注意協助維持傷口的清潔。並每半年固定回診,請醫師協助改善活動假牙狀況,這樣才能延長假牙的使用期限。
(蛀牙與牙齒剖面示意圖,咖啡色部分為蛀牙。圖片來源:康健雜誌)
牙體表面損傷或細菌感染後,內部柔軟的牙髓會暴露出來。為了避免更嚴重的感染,牙齒會分泌一層薄薄的牙質,封住牙髓,但這種天然的再生機制還不足以有效地修復較大的空洞。活動假牙
目前牙醫普遍使用人造黏合劑,例如含鈣、矽等礦物成分產品,來填補坑坑洞洞的爛牙,但這些成分會留在牙體裡且無法分解,易增加感染機會,也可能受侵蝕或剝落。參與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顱面發育與幹細胞生物學教授Paul Sharpe表示,補牙沒什麼不好,但若能自我修復會更好。
利用幹細胞技術 短短9週再生新牙
哥倫比亞大學(Columbia University)齒科學院教授Jeremy Mao的一項研究,則是能夠讓牙齒培養縮短到大約9週。關鍵就是讓幹細胞附著在塗有生長因子的3D支架,幫助幹細胞在活體上生長更順利,實現牙齒再生
植入患者口腔的3D支架是以天然材料製成的,將支架放置在失去牙齒的牙洞內後,支架和它周圍的牙洞組織會隨時間逐漸融合,侵入性更小,是目前傳統植牙手術無法比擬的。
隨著幹細胞研究與應用越來越多,牙齒再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,研究若能進行具規模的人體實驗,或許未來蛀牙不用再考慮補牙、植牙,新技術有機會使原牙再生,免去拔牙之苦,也省下後續做假牙的大筆費用。
全瓷冠(玻璃陶瓷、強度300~400MPa)為了有更好的透光度,看起來更溫潤通透,大多會加工上釉及堆疊陶瓷,但這層外堆陶瓷的強度僅略高於牙齒琺瑯質,再加上每個人咬合力道各有不同,通常一顆要與相伴您15年、20年以上的全瓷冠假牙,大多用於微笑時前牙露出的6~8顆牙,僅負責咬斷及撕裂食物,至於細嚼慢磨功能的後牙區,則由全鋯冠(二氧化鋯)擔起重責大任。主要由二氧化鋯一體成形製成的全鋯冠,與人體生物相容性相當好,且強度(900~1200MPa)遠高於琺瑯質,堅固耐用、耐咬耐磨,最適合用於需要細細將食物磨碎的後牙區。相信許多全瓷冠ptt鄉民會擔心,全瓷冠外堆陶瓷的強度沒有全鋯冠來得好,那麼會有瓷裂、瓷崩的全瓷牙冠缺點?外堆陶瓷強度還是高於真牙琺瑯質,基本上只要不要啃咬連真牙都會斷的堅硬食物,如骨頭、甘蔗、螃蟹等,完全不必擔心瓷裂、瓷崩。